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(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)

八月十五的由来和习俗(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)

中秋节的由来

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。“月夜是一年中最明亮的,成千上万的人都在欣赏它”。因为中秋节的价值只是三秋的一半,所以它也被称为团圆节或中秋节、中秋节、八月节等。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不同的观点。据专家考证,在中国三大传统节日——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中,中秋节的产生最晚。然而,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,中秋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拜月习俗和秋季祭祀活动。

在古代中国,有祭祀月亮的习俗。根据《周礼》,“中秋夜迎寒”和“秋分落月(拜月)”的活动是在周朝举行的。在农历八月中旬,当秋粮再次收获时,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和庆祝活动,称为“秋报”,以感谢神灵的保护。中秋时节,气温冷而不冷,天高云淡,月圆人圆,是赏月的更佳季节。所以后来,拜月的元素逐渐被赏月所取代,拜月的色彩逐渐淡化,但这一节日活动却延续下来,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。

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,古老的礼俗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神话传说等诸多因素,最终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重要节日。其中最著名的是围绕月宫的一系列神话,如嫦娥奔月、吴刚伐桂、唐游月宫等。,这些赋予了月宫一种如七彩霓虹般神秘绚烂的光环,让它充满了浪漫。唐代中秋赏月宴的流行资源网已经相当流行。从流传下来的许多描写中秋节的诗歌中,我们可以看到嫦娥奔月等神话都与中秋节赏月联系在一起。在唐初,中秋节可能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。然而,在当时,中秋节似乎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,并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。

中秋节的正式形成,尤其是在民间的流行,应该是宋朝的事情。北宋时,正式将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,出现了“小饼如嚼月,内有酥热饼”的时令食品。赏月、吃月饼、赏桂、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。明清时期,中秋节与元旦齐名,成为仅次于春节的中国第二大传统节日。中秋节时,家家户户都要摆“月光摊”,准备瓜果月饼,“拜月”。提供的月饼必须是圆形的,瓜果必须切成莲花状的齿瓣。市场上有月光纸出售,上面画着露娜和於菟等图案。节后烧月光纸,提供的水果蛋糕分发给家里每个成员。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。人们互赠月饼来表达他们的美好祝愿。许多家庭甚至举行宴会赏月,这是一个盛况。

明清以来,中秋节越来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,不仅在全国各地,而且在中国和东南亚的许多少数民族中也逐渐流传开来。在赏月、吃月饼的基础上,各地逐渐发展起了“卖男妓”、“种中秋”、“舞火龙”、“走月亮”等各种节日,使得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中秋节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,更具魅力。

中秋节习俗

中秋节前后,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节日,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习俗,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。

吃月饼

中秋节吃月饼,就像端午节吃粽子,元宵吃汤圆一样,是中国民间传播朋友和优秀资源的习俗。据说唐朝有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。然而,作为一种食品名称,月饼是与中秋节赏月联系在一起的,这发生在宋代。北宋皇室中秋节喜欢吃一种“宫饼”,民间俗称“小饼”。苏东坡有诗说,“小饼如嚼月,饼中有饼,饼中有饼。”南宋文学家周觅在《武林旧事》中之一次提到“月饼”这个名字。相传元末时,人们还用月饼来传递反袁的信息,说明当时月饼已进入寻常百姓家,成为中秋节的必备食品。长期以来,我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月饼 *** 经验。明清时期,面包师已将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印在月饼上,作为食品艺术插图。清代有一位学者形容,“月饼馅是桃肉,冰淇淋是糖霜加糖”,似乎与现在的月饼颇为相似。到了现代,有了专门 *** 月饼的作坊,月饼做得更加精细,馅料精美,外形美观。也分为平、苏、粤、台式等不同口味。月饼作为吉祥和团圆的象征,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,吃月饼、送月饼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。

欣赏明亮的满月

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拜月赏月的习俗。在周朝,每逢中秋之夜都要举行迎寒拜月的活动。中秋节赏月的习俗在唐代非常流行,许多著名诗人都有咏月诗。到了宋代,中秋节更受欢迎。这一天“贵家饰亭台,乡亲争酒楼赏月”。明清时期,拜月的赏月活动更加广泛,拜月坛、拜月亭、观月楼等许多历史遗迹在中国各地都有所保留。士大夫对赏月情有独钟。他们或爬楼梯赏月或泛舟邀月,饮酒作诗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唱。比如杜甫的《八月十五日的夜月》,用象征团圆的十五轮明月,来衬托他在异乡的漂泊焦虑;宋代文学家苏轼,中秋饮酒作乐,醉时写下《水调歌头》,以圆月比喻人与人的分离。直到今天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欣赏明月美景空仍然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。

除了赏月和吃月饼,不同地区的人们还根据自己的地区传统和社会习俗庆祝中秋节,形成了不同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中秋节习俗。比如南方很多地区流行中秋节,老北京流行男妓。此外,还有广州的树中秋,安徽的烧塔,香港的火龙舞,等等。许多少数民族也有中秋节的习俗,如跳上月亮和拜月。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。

中秋节的传说

嫦娥奔月

“嫦娥奔月”是月宫最迷人的谜团。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不同的文本。早期记载“嫦娥服了西王母仙丹,后跑到月亮上取月精”,意思是后羿向西王母要仙丹。嫦娥偷了长生不老药,变成了仙女,却被惩罚成了捣月宫长生不老药的丑蛤蟆。后来,这个故事逐渐演变成许多美丽委婉的新情节。比如说,传说古代天上同时出现十天,庄稼枯萎,百姓苦不堪言。一个叫后羿的英雄,力大无穷,同情苦难的人民,登上昆仑山顶,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,人民安居乐业。没想到射下来的九个太阳都是天帝的儿子,天帝一气之下把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到凡间。王太后很同情后羿,给了他长生不老药。后来,居心不良的逢蒙乘后羿之机外出打猎,强迫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。知道自己不是对手,嫦娥决定一口吞下这药。后来,嫦娥轻盈地飞向了天空。因为嫦娥担心她的丈夫,她飞到最近的月亮,变成了一个仙女。回国后,后羿思念妻子,就在嫦娥最喜欢的后花园里放了一个甜案,放上她最喜欢的蜂蜜和鲜果,在月宫里遥祭妻子。当人们听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时,他们会在月亮下放置香案,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运和平安。当地的一些传说说中秋节就是这样形成的。

舞钢砍桂

还有一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。据说月亮上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茂盛,高达500多尺。下面有一个人经常砍,但是每次砍完了,砍的地方马上又合上了。千百年来,这棵月桂树永远不能被砍倒。据说这个砍树人叫吴刚,汉代西河人。他曾经跟随仙人修行出家,到了天堂,却犯了一个错误。仙人把他贬到月宫,每天做这种徒劳的差事作为惩罚。他一说自己对学仙不够重视,天帝就用砍倒桂树来惩罚他,并承诺如果他这样做了,他就会成仙。于是吴刚在寒月宫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地把它砍了。

於菟道窑

“玉兔捣药”原是道教的奇闻之一。传说月亮里有一只兔子,洁白如玉,所以叫“玉兔”。这只大白兔正拿着玉杵,跪下来捣药,吃了这药丸可以长生不老。久而久之,玉兔就成了月亮的代名词。古代文人写诗填词,常以玉兔作为月亮的象征。

朱元璋与月饼起义

元末,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,纷纷造反。朱元璋联合各种抵抗力量,准备起义。军事家刘伯温想出了一个妙计,命令部下把“八·一五起义”的纸条藏在饼里,然后发给各地的起义部队。

通知他们响应8月15日晚的起义。起义成功后,朱元璋高兴地传话,每逢中秋,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,并奖励大臣们“月饼”,起义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,作为时令糕点。从此,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在民间流传开来。

关于中秋节的好句子

我们希望彼此长寿,以分享这优美的月光的美丽,即使我们相隔万里。苏轼《中秋水调》

嫦娥我一定后悔当初吃了仙丹,现在一个人,蓝天,夜夜笙歌。李商隐的嫦娥

中秋节谁一个人过?带着悲伤的光向北看。苏轼的《西江月大梦》

这一夜不好,明年明月望何处?苏轼《阳关曲/中秋月圆》

今晚,月亮上挤满了人,我不知道秋思是谁的房子。王建《十五夜圆月送杜郎中》

西北看农村,东南看月亮。白居易《八月十五夜亭中望月》

我们分手太久了,已经是第七次中秋节了。苏辙《徐州中秋水调》

记住中秋节。杯子里的花。在月亮杯里。辛弃疾《中秋一月剪一枝梅》

云何处处,中秋繁华。高适的《送魏拔》

一片秋影变成金色的波浪。镜子又飞又磨。辛弃疾“太常引秋夜于建康为鲁之赋”

至今什么都没发生,只是嫦娥扔给了别人。皮日休八月十五日在天柱寺的鬼子

好时节,愿年年,共中秋月。徐宥箴的中秋之月

你有没有在一月闲过几天,却难得一跃进入百年不遇的中秋节。林慧跃过中秋,玩转月亮

满月飞镜,心转大刀。杜甫八月十五日夜月的两首诗

风景极好的时候很难再相聚,这一天他应该很失望。刘禹锡《八月十五夜桃园月上戏》

此外,计算的中秋节即将来临,这一轮美丽的月亮,不是根据团聚的人。辛弃疾的《木兰花慢滁州寄樊姬》

中秋月亮。中秋节天气晴朗。徐宥箴的中秋之月


本文标题:八月十五的来历和风俗(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) - 鲁菜
本文地址:www.hbeat.net/caixi/46553.html

河北美食网微信公众号

我看你很有天赋,关注河北美食网,跟我学做菜吧!

扫描二维码 或 搜索微信公众号"hbeat.net"即可立即关注!
让您每天胃口大开。

上一篇:爱情公寓5什么时候上映(爱情公寓5上映准确时间是什么时候)

下一篇:吉克杰拉(吉克隽逸舅舅吉克杰拉推新歌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