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国的风土人情(法国的风情文化特点)

法国风俗(法国风俗和文化特征)

2021年6月1日,纪录片《风筝风筝》将在国内上映。从中国之一只合拍风筝到60年后的风筝风筝,一个风筝,两种情感;一个故事,两种文化。尘封的历史故事,跨越时空的文化碰撞空,带你了解风筝背后的中法交流故事。

交流之旅

2019年的某一天,TV5 Monde一档纪念中法建交55周年的节目中播出了《寻找你》。一张60年前的老照片出现在电视屏幕上,照片上一个法国女孩和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坐在一起。

当时年仅五岁的西尔维安·罗森博格(Sylviane Rozenberg)在1957年中法合拍电影《风筝》中饰演男主角比耶洛的妹妹妮可(Nicole)。时隔多年,这个小演员早已远离大众视线。这部《寻找你》是中国纪录片《风筝风筝》摄制组的导演发来的,他们打算重访电影《风筝》的创作者。

有趣的是,电影《风筝》的法国导演罗杰·皮格也在电台上发布了一则 *** 启事,以便在电影中找到两名小演员。选角标准特别具体。男孩比耶洛的扮演者要求10岁左右,脸上有雀斑。结果Luigi Bigo一出门,门口就聚集了100多个10岁左右的男孩,脸上都是雀斑。最终,扮演比耶洛的帕特里克·德·巴丁从这群孩子中脱颖而出。

在《风筝》的口语部分,“寻找”永远是一个关键词。其实电影本身就是在讲述两个法国孩子在孙武空的帮助下,寻找风筝主人——中国男孩宋小青的梦幻经历。

另一个关键词是“友谊”。1957年,新中国成立不到10年,中法尚未建交。电影中,法国男孩比耶罗和妹妹妮可从巴黎飞到北京寻人,某种程度上也象征着西方与新中国的一次交流之旅。这部电影分别于1958年和1959年在法国和中国上映。1964年,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。1973年,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后说,“艺术和电影实际上促进了外交。中法合拍的风筝,建立了中法之间深厚的文化交流。”

▲电影海报。

法国导演路易吉·比戈(Luigi Bigot)曾是法国 *** 员,也是法中友好协会电影委员会成员。他一直希望打造一部中法合拍的儿童电影,用一只风筝空连接巴黎和北京,展现中法儿童的友谊。1955年,他给中国文化部电影局写了一封信,表达了合拍的意向,这得到了导演王兰喜的支持。周总理知道这个消息后,说一定要拍好电影。

▲电影《风筝》的法国导演路易吉·比果。

在中国,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和修养的玩具,也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形象,具有探索崇高和连接未知的含义。清末画家吴友如写过一首诗:“只缘风起,羽毛丰盈,红线空去,青云有路。”罗辑毕国也靠一只风筝找到了连接中法电影人的“绿云之路”。

在冷战时期,艺术表演经常扮演民间外交的角色。上世纪50年代,著名京剧武术家张春华两次赴欧洲巡演,其中三岔口和猴戏在法国很受欢迎。Luigi Biguo是张春华巡演时的观众之一,也正是从这里他之一次看到了孙武的身手空。

罗辑毕果的朋友,著名纪录片导演埃文斯,1955年至1957年多次在中国拍片。据说他从中国带回了一只孙武空风筝,让罗辑毕国又有了灵感。所以,孙武空最终成为电影《风筝》中至关重要的角色,有着浓厚的东方传统色彩,但作为主角,却向西方呈现了中国的新面貌。

简单而成功的文化传播范例

电影《风筝》是新中国之一部彩色儿童故事片,也是新中国之一部中外合拍电影。它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人打开与外界合作与交流的钥匙。

《风筝》在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。影片的副摄影师皮埃尔·洛姆将来也将成为法国著名的电影摄影师。他凭借代表作《罗丹的情人》和《西哈诺·德·贝热拉克》两次获得法国电影塞萨尔奖。1957年拍摄《风筝》时,27岁的他带着十几个人的团队来到中国,与中方人员的合作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。

▲皮埃尔·洛姆。

皮埃尔·洛姆有两个中国助手。虽然语言交流不畅,但他们经常通过互相微笑来表现默契。关于相机的操作,你可以用一个手势来理解。“有一次,我们的一部相机出了问题。这是一个很难找到的小角色。这个问题很麻烦,但我的助手告诉我,它会得到解决。第二天早上,他们带着零件来了,这是他们一夜工作的成果。你知道,如果他们不能解决它,我们必须从法国运送这部分。这是专业人士给专业人士的礼物。”

电影拍摄到最后,两位中国助理与皮埃尔依依不舍,大家都哭了。50多年后,皮埃尔·洛姆在接受采访时,提起这一幕,仍然热泪盈眶。除了工作,那段时间在北京的所见所感也让他难以忘怀。他说,当他之一次到达中国时,“对一个来自欧洲的人来说,这是一个巨大的冲击”。当时他完全被中国吸引了。

《风筝》在中国和法国上映后,反响非常热烈。电影历史学家乔治·萨杜尔(Georges sadoul)评价说,“这部电影充满了幻想和友谊。既能吸引孩子,又能抓住大人。它让人通过孩子的眼睛看到北京和巴黎的诗意。”

风筝连续30多年走进法国学校,成为一代又一代法国人了解中国的之一个窗口。法国著名影星文森特·佩雷(Vincent pere)曾在来中国宣传其主演的电影《郁金香芳芳》时表示,他对中国的之一印象是电影《风筝》。“看完之后,我对自己说,一定要去看看这片神奇的土地。”

“风筝”的影响如此之大,以至于它成了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。后来在历次外交活动和民间联谊活动中,“风筝”都被反复用作开场片或 *** 成相关礼物送给对方。一提起,两个人立刻找到了共同话题。《风筝》不仅打动了观众,也圆满完成了其文化传播的使命。

60年后的重逢

在电影上映60周年之际,一个来自中国的纪录片团队开始寻找《风筝》的创作者。

为了找到当年的年轻演员,导演新和徐峰做了两件事。一方面,如文章开头所说,他们通过电视台公开搜索;另一方面,他们通过生活在法国的华人圈子传播消息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很快就联系到了混血女孩周的扮演者华伟民。很快,“消失”了几十年的 *** 姐妮可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。在中国,北京西城区的一个派出所通过查名字找到了刘翔生。影片中,他饰演中国朋友、风筝主人宋小青,被法国兄弟姐妹们跨过千山万水寻找。

于是,纪录片《风筝》创造了一个跨世纪的团圆。

得知摄制组到法国拍摄的意图,刘翔生决定订购一只与六十年前风筝道具形状相同的孙武空风筝。但这一次,与片中的飞行路线相反,他将乘坐孙武空前往法国。

▲风筝的法国海报。

2019年3月24日,“光影时光——中法友谊故事”在巴黎举行。扮演妮可的西尔维亚娜走上台说:“我想在这个场合找到我60年前的法国朋友。我还记得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,还有当时和我一起拍戏的小演员。有一个小伙伴,每次我累了就背我。有一个会说法语的小女孩,一直在我身边,帮我翻译……我很想见他们,因为已经60年了,我很想念他们。”

经常背着妮可的刘翔生,作为翻译陪伴妮可的华伟民,都成了十岁以上的老人。头发花白的他们从观众席走向舞台与西尔维娅相遇,穿越时空的重逢令人动容。

▲三位明星在“光影时光——中法友谊故事”中,从左至右:华伟民、西尔维娅娜、刘翔生。

▲《风筝》中,中间戴红领巾的女孩是华伟民,右边戴红领巾的男孩是刘翔生,最下面的小女孩是西尔维娅娜。

纪录片摄制组跟随刘翔生参观了西尔维亚娜的家,看到了她珍藏的海报和照片。她给拍摄团队看了法语版的《风筝》,看着看着就流泪了。西尔维娅带着大家重游了电影在巴黎的拍摄地——蒙马特高地,在那里她和刘翔生一起放风筝。

刘翔生说,长大后,他想过找他的朋友,但太难了,他没有头绪。这种情结一直都在。后来他去了法国,体验了法国的风土人情。他真诚地认为,法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一样,是非常伟大的文化。

风筝以外的“风筝”

从策划到拍摄,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历时一年半。它多次访问法国,包括巴黎,马赛,里昂,阿维尼翁等。在中国的拍摄地点包括北京、长春、潍坊、上海、广州、Xi、昆明、西双版纳等...行程数万公里。

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旅程。除了几位演员,摄制组还采访了《风筝》中国导演王家一的女儿王晓莲,法国编剧安东尼·杜达尔的女朋友薇薇安,孙武空的演员张春华的儿子张小花,以及著名的猴子演员六岁男孩。

此外,摄制组还拍摄了许多有趣的人物,如创作音乐《风筝》的二胡演奏家Kokang、绘制了一系列风筝主题画作的法国艺术家汪涵、改革开放后之一位应邀在中国举办大型演出的西方音乐家Jean-Michel Yael,以及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介绍开幕电影《风筝》的苏菲·玛索...纪录片最后呈现了20多个精彩的角色,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阐释。

这部纪录片不仅记录了人物,也带出中法两国的新面貌。回想60年前,虽然《风筝》的剧情中有奇幻的成分,但拍出来的场景都很生活化。影片不仅展现了故宫、北海、景山等中国古典景观,还以比耶罗、妮可的探索,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北京街头巷尾人们朴素的日常生活,潜移默化地向西方展示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。

如今,这部纪录片在穿越许多城市的旅程中所展示的,也是典型的当代人情和风景。此外,访问期间的文化交流为两国观众提供了另一个了解对方国家的机会。

导演徐峰表示,《风筝风筝》这部纪录片展现了中法两国人民跨越山海的友谊,并一直延续至今。


本文标题:法国的风土人情(法国的风情文化特点) - 鲁菜
本文地址:www.hbeat.net/caixi/46364.html

河北美食网微信公众号

我看你很有天赋,关注河北美食网,跟我学做菜吧!

扫描二维码 或 搜索微信公众号"hbeat.net"即可立即关注!
让您每天胃口大开。

上一篇:雷吉 埃文斯(篮球直播)

下一篇:初学者如何学习催眠 (初级入门催眠术)